文章详细页面

善导与印光的弥陀净土思想之比较
在线阅读 收藏

善导(613~681年),俗姓朱,隋末唐初时名僧,安徽泗州(另一说为山东临淄)人。年少时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出家为僧,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后随妙开修行,于唐贞观五年(631年)受具足戒。善导某天在藏经处观阅到《观经》,该经讲16种观法修善持戒,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其中云持名念佛即可灭罪消业,死后可往生到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极乐世界,他因此:

大喜曰:“此真入佛道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速超生死,吾得之矣。”10403412

因念佛法门易行、稳妥且能速超生死,自此以后,他坚定恒久地选择了信仰与修持净土的该法门。

其后善导到处参访净土高僧和净土道场,包括不远万里前往庐山参访慧远遗迹。唐贞观十五年(641年),29岁的善导不远千里,不畏隆冬旅途艰辛,到玄中寺拜道绰(562~645年)为师,学习净土法门。当时年过80的道绰在玄中寺设立九品道场,讲授《观经》和念佛计数法,使玄中寺成为弘扬净土法门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道场。其后善导蒙道绰面授《寿经》,进而体悟到《观经》的奥义,深得净土的真髓,完成了观佛三昧向念佛三昧的转变。

道绰圆寂后,善导到长安终南山悟真寺,开始了36年传播净土教义的弘法生涯。在这期间,他广行教化,书写了几万卷《阿弥陀经》,并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壁。善导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故唐高宗在建造洛阳龙门奉先寺时,特敕善导督造工程巨大的卢舍那佛石像。善导修行勤笃精苦,每入室长跪念佛,不到力尽则不休歇,在寒冰天气时念佛,都要念到汗湿衣襟才止息;他护持戒品,心绝念于名闻利禄,远避名利,不接受供养;他律己峻严,对待他人则慈爱宽恕,凡有美味佳肴都供养大众,粗粝饭食则留给自己;他的三衣瓶钵,不让人替自己拿,坚持自洗衣钵;他从不与人聚谈世俗之事,恐怕耽误净业。善导外出时,坚持演说净土法门,先后在光明寺、慈恩寺和西京寺等处传法,教化满京华,有众多的弟子。史载,在他的教化下,“诸修梵行,弃舍妻子者,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三十万遍者,念阿弥陀佛日得一万五千至十万遍者,及得念佛三昧往生净土者,不可知数。”10403413

善导圆寂于实际寺(681年),弟子怀恽建灵塔崇文塔,并依塔建有香积寺。唐高宗得知善导住世念佛时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该寺名额为“光明寺”,后世人也因此称善导为“光明和尚”或“光明大师”。

善导遗著现存世共“五部九卷”,即《观无量寿佛经疏》(又称《观经四帖疏》或《四帖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观念法门》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10403414

善导身后被尊为中国净土宗二祖,同时还被史学家们视为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10403415后又有日本遣唐僧把净土宗传到日本,日本净土宗及净土真宗尊善导为净土宗第三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