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1523~1615年),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与紫柏、憨山、澫益一起被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明末佛教复兴的中坚人物。他是杭州仁和人,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17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莲池信仰佛教,一开始就是跟弥陀净土密切相连的,而且这个开始的故事,还成为了净土宗日后的经典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邻有老妪,日课佛名数千。(莲池)问其所。妪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人一拱而别。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宏自此栖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策。
对生死无常的敏锐与往生净土的向往,成为此后莲池修持与思考著述的最大也是唯一的动力。他在27岁时丧父,31岁丧母后,决志出家修行,为此与妻子汤氏诀别道: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汤氏则洒泪道:君先走一步,我自会打算。莲池作《出家别室人汤》(自述从“东家妇”与“西家子”的猝死引出对生死无常的警醒)和《七笔勾词》(自述将五色封章、鱼水夫妻、桂子兰孙、富贵功名、家舍田园、盖世文章和风月情怀一笔勾)后,即弃家投西山性天老和尚落发,自号莲池比丘,喻立志往生西方弥陀净土。其妻随后也出家削发为尼。
莲池出家后,单瓢个杖遍访名山,遍参当时的善知识。在向遍融禅师参学时,禅师教导曰:勿求名,勿贪利,勿攀援贵要之门,唯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同行者认为这些话没什么高妙处,莲池却觉深契自心,奉为自己日后处世与修行的准则。明隆庆五年(1571年),莲池入杭州云栖山居山修行,以其善行道行多次造福于当地百姓,村民及信众自发地重建云栖寺。莲池居此寺弘法40余年,后又辟云栖寺为净土道场,严明清规,佛号念诵声不断,法道得以大振,该寺逐渐成为遐迩闻名的一大丛林。他对自己的一生,有如下的夫子自道:
袾宏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他在临终前,作《三可惜》《十可叹》来警示信众,遗言之一是要求弟子们:“大众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
莲池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有《阿弥陀经疏钞》4卷,《往生集》3卷,《净土疑辩》1卷,《禅关策进》1卷,《梵网戒疏发隐》5卷,《沙弥要略》《具戒便蒙》各1卷,《缁门崇行录》1卷,《水陆法会仪轨》6卷,《楞严摸象记》10卷,《竹窗随笔》3卷,《云栖遗稿》3卷,《山房杂录》2卷等。后人经搜集整理,将莲池著作分为释经、辑古、手著三类,集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