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不仅推进了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进程,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协调发展也起到了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当冷战工具,疯狂反苏、反华、反共、亲台,冷战结束后仍把中国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视为“残存的共产主义国家”,是“地域纷争”的因素之一;10050660二是围绕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坚持“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反对官方道歉、反省和谢罪,煽动日本同亚洲国家的感情对立;三是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态度强硬,不断制造事端,擅自动作,激化国际矛盾。
王希亮: 1946年生,山东龙口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从事东北地方史和中日关系史的研究。1991年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在日本学习、研究、工作多年,回国后继续开展研究工作。个人先后独立完成著书20余部,其中有《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日本战争责任及历史认识问题研究》、《东北沦陷区殖民教育史》、《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等。合著有《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日本右翼问题研究》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抗日战争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发表百余篇论文、译文等,多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承担中、日、韩三国学者合编教科书辅助教材的课题以及部分国家、省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