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基于县域经济的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在县域范围内,影响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县域因素对人口城镇化的重要作用。而制约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在空间上呈现非匀质特性,这种非匀质性导致的空间差异使得中国的国民经济由具有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发展能力的经济板块所组成,这些板块就是所谓的区域。这些不同区域之间,在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基础条件上是很不均衡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过程中,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其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因此,在主体功能分区战略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土地空间格局和城市发展模式。为此,本章试图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为指导,在功能区划背景下探讨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区域类型,从县域经济的角度,探讨影响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内生因素,并对其内生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县域人口城镇化的自变量,为构建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