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农民工子女的文化适应与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收藏

本章的研究对象是户口类型仍然为农村户口,年龄为12~18岁,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农民的未成年子女,笔者将其称为流动少年。由于难以取得整个流动少年群体的资料,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选取了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中学生来进行调查和访谈。为获得对流动少年群体的经验性认识,笔者于2006年9月至12月参加了北京市海淀区海成518430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支教活动。其后,笔者于2007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志远农民工子弟学校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流动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09年2月至6月进入朝阳区著名的“城中村”——“河南村”进行了田野研究,在新民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全职支教活动,对学校初中二年级的30名518431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同时,还访谈了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的家长,社区居民和政府官员等,以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农民工子女的文化适应和城市融入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