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企业债券
在线阅读 收藏

从宏观层面看,2006年全球经济一直在高速运行,实体经济处于空前繁荣的状态,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等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局面而频繁加息,以至于主要国家的经济在2006年年底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中国经济亦不例外,在年初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为了控制经济增长的态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整顿规范“打捆”贷款、单边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票据、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清查盘点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并且,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从年初的8451.80亿美元上升到年末的10663.44亿美元,由此造成央行被动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而与此同时,几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上市目标,降低不良贷款率,贷款发放有所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收紧流动性,降低贷款增速,保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从中国的企业效益看,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从利润总额看,与2005年同期相比,每月的平均同比增速在21%~31%之间,增速非常之快。但是,在经济中仍然存在着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

企业的微观效益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一片大好无疑将会惠及到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从2006年企业债券市场总体上看,发展非常迅速,全年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5%。从二级市场走势看,在2006年,企业债指数走势也表现得波澜不惊,没有出现2005年的连续上涨局面,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作用下,并且,在股市一片向好的情形下,企业债指数能够维持在高位运行已经不易。从总体上看,企债指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初至3月中旬,虽然企业债券市场迎来发行高峰,但上证企债指数一路向上,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第二阶段从3月下旬至6月底,在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企债指数一路下跌;第三阶段从8月初至年底,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紧缩性预期逐渐降低,企债指数重拾升势,再次形成上涨形势(参见图7-1)。但是,从全局看,企债指数在一个箱体形态内盘整,寻求突破方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