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70万人组成的奥运志愿者群体,他们青春的朝气、真诚的微笑、开放的心态、职业的素质和热情的服务令世界惊叹。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发展史中,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此次北京的奥运志愿服务又体现出什么突出的特色呢?在多达百万的奥运志愿者群体中,占主体地位的“80后”青年表现出什么样的风采,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收获呢?
梁绿琦: 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团校校长,北京志愿者学校校长。担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共青团教材审查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年教育学会副会长等。200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主要从事哲学、青年教育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多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及其他类别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志愿服务类学术专著《志愿中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志愿社区一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