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粮食之重要不言而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保证其军需及民用粮食供应,特别重视对粮食的掠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甚。日本在华北占领区,从粮食的生产到流通,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以增加粮食产量并据为己有的?曾业英在《日伪统治下的华北农村经济》一文中,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拙稿《日伪统治时期的华北农村合作社》又从其实施“合作社”的角度进行了具体探讨。日本学者浅田乔二的相关研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农业资源的掠夺过程》着重于对日伪的粮棉收购政策及状况等进行了实证性考察。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华北的粮食生产状况及流通机构、过程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华北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实际状况如何?对上述问题目前学界还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对此做进一步考察,试图对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沦陷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状况有一个较具体而全面的认识,以作认识、考察当年华北粮食问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