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最切近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文体。通过文本,创作主体自由而又自然地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真实的生命体验。而透过刘兆林、文畅等人的文本,我们可以窥见创作主体特殊的心理机制。创作主体总是善于在审美的对象化中追求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大美,大美在不言之言中实现。他们多徜徉于童年世界与梦幻世界,在童年经验与成年经验的对比中追忆一份逝去的美好,在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参照中追寻一杆心灵的天平。这样的心理机制规约主体的创作,因而文本世界也蕴涵着特殊的审美意味。一方面,作家把笔触伸向心底,触摸感觉,激活飞逝的每一份记忆,不免凸显出感觉世界的苍凉底色。另一方面,作家把目光投向自然,涤除玄览,获得纯净的超越,探求动感人生的美好。作家对美好人生与真诚人生的呼唤是文本蕴涵的审美旨归。散文作家的艺术表现贵在自然,是创作主体审美灵性的自觉创造,文本在乡村与城市、童年与成年、现实与梦幻中能够自由转换审美时空,创化富有凝聚力的文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