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理上说,我们在第一章讨论“民主好不好”,在第二章讨论“民主是什么”,顺序上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先对事情“好不好”表示态度,并且按照自己认为的“好不好”去行动,但认真说起来,我们并不是很理解被我们认为“好”或者“不好”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因为后一个问题要复杂得多。
民主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理论家、评论家、记者,还有许多各种各样身份的人,经常在发表各种各样关于民主好不好的意见,说这样的民主是好的,那样的民主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你问他们:“民主是什么?”未必能有多少人能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本章稍后会提及一些例子。
所以,本书的框架安排,第一是先易后难,从比较容易的问题着手,再到比较困难的问题;第二是跟随我们作为研究者在学术上的好奇心,相信也是读者兴趣,先看一看中国公民认为民主好不好,然后,再来了解中国公民认为民主是什么。这样先看结果再找原因,也算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
本章我们要分析问卷中的五个问题,即第11题、第15-1题、第18题、第25题、第30题。这些题的编号指的是在问卷中的顺序。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是按照政治观念、政治参与意识及行为、政治知识三个部分安排问题的,每一个部分的问题之间有一定逻辑联系。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影响回答问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被调查者顺着我们的思路来回答问题,防止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成为回答下一个问题的暗示或者提示,我们在最后,问卷设计完成即将付印时,有意地将一些问题的顺序做了调整。现在,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恢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所以,本章分析问题的顺序,与问卷所列的顺序是不一致的。
本章所分析的五个问题,是从五个方面了解中国公民对“民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所要了解的,不是学者关于民主的定义,尽管这些定义会是很严谨、很全面的。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民主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是研究者经过精心思考后有意选择的。从这些方面去观察中国公民,有助于我们找到“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这些方面,按照本章讨论的问题来说是五个方面,围绕着一个方向,这个方向简单说就是西方化。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跟前面的第一章和后面的第三章联系起来。其实,第一章、第二章,包括随后的第三章,构成本书的第一部分,即民主观念或者说政治观念部分,核心就是一个西方化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民主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西方的影响采取什么态度,做出什么反应。第一章讨论“民主好不好”,它比较偏重于意识形态这个侧面,比如,对“中国好还是美国好”这个问题,要做一个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并且可以用“左”“中”“右”来概括不同的立场,这是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问题。所以说,第一章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要看西方意识形态在民主问题上的影响。第二章讨论“民主是什么”,从五个方面,也就是以五个问题为例来讨论,侧重的是文化方面。它谈的也是西方的影响,不过,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化方面不能用好或不好来评价。比如本章第一节讨论的对民主的理解,一个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民主的理解,一个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民主的理解。然而,你不能说哪一个错,哪一个对;或者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这就是文化性质的问题。第三章讨论“为什么要民主”,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中国公民对民主的目的的看法,在这方面,跟西方有什么不同。民主的目的同样有西方化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人对民主的目的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这方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人对民主目的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第三章所侧重的,仍然是文化方面,跟第二章的角度比较接近,而跟第一章的角度不同。但是,第一章、第二章,以及后面的第三章,就是本书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政治观念,归纳起来,都是在民主方面的西方化问题,一个是它的意识形态侧面,一个是它的文化侧面。
当然,跟社会其他领域的大多数问题一样,我们上面所谈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两个侧面的区别也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侧重于意识形态的问题,都会带有文化的成分;而侧重于文化的问题,也难免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在意识到这种差别具有相对性质的前提下,我们会发现这些区别是令人感兴趣的,并且可以导致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但是,一旦跨过相对的界线,区别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另外,我们在这里还要对本书所使用的“西方化”这个概念做一点说明。在中文里,当我们说什么“化”的时候,它可能是两种含义中的一种。第一种是指正在往某个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比如“现代化”。我们说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于20世纪之初的中国现代化过程由于战乱而被中断了,用的就是第一种含义。第二种是指已经完成的某种状态。比如,我们说这个人的观点完全是西方化的,用的就是第二种含义。第二种含义比较接近人们平常所说的“全盘西化”。在英文中不会发生这种歧义。英文是有时态的,它用正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分词来表示第一种含义;用完成时或者过去分词来表示第二种情况。拿“西方化”这个词来说,第一种含义是westernizing,第二种含义是westernized。但是,用中文说,这两种情况就都成了“西方化”。这本书中说的“西方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指第一种情况,而不是全盘西化的意思。我们说“西方化”时,是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西方民主从各个方面对中国发生影响的情形。发生影响的过程同时也就包含了中国方面的反应,一部分借鉴地接受,一部分抵制和排斥,这都是西方化过程中的内容。因此,本书所说的“西方化”,如果累赘一点,就是“西方的影响”的意思。只不过“西方的影响”这几个字,在中文里没有“西方化”这个词好造句,比如,我们在很多地方谈到“西方化程度”“偏西方化”“西方化倾向”“民主观念的西方化”等,如果换成“西方的影响”,句子就远没有这么简洁上口了。好在大部分情况下,从上下文的语境中,能够清楚地看出,我们所使用的“西方化”是什么意思,不至于发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