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我们要继续讨论公民的政治参与。我们在前面(第四章和第五章)已经进行过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讨论,可以说讨论的是公民对政治参与“怎么想”的方面。比如,公民对政治参与的一般态度,公民在利益受到一般损害的情况下会不会想到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在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情况下会不会想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这些讨论集中在公民对不同情况下不同政治参与方式“怎么想”,并没有涉及公民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本章的讨论集中在公民政治参与“怎么做”的方面,在这个意义上正好与前面的讨论形成对照,我们可以来看看公民在政治参与问题上是否言行一致。其实,言行不一致并没听起来那么差,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想法付诸实行,至少还有一个客观环境是否允许、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当然,讨论“怎么做”的问题,也是讨论“怎么想”的问题符合逻辑的继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两个概念,第一,用“怎么想”来确定潜在的参与者,就是说,一个公民如果在“怎么想”的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参与的愿望,他就是一个“潜在参与者”;第二,用“怎么做”来确定积极的参与者或者说实际的参与者、活跃的参与者。如果一个公民说他曾经采取过某种政治参与的实际行动,我们就说他是一个“积极参与者”。这两个概念将会导致一些有意义的判断。
本章首先要沿着第五章的问题,分别看一看公民在利益受到一般损害和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情况下实际怎么做,然后还要讨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喜欢谈论政治。这被政治学家认为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但是它常常被人们轻视。最后,我们要讨论政治参与的最重要形式——选举,看一看中国公民如何看待选举和参加选举,以及在他们选举行为背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