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本书的基本结论进行一番总结,将在此基础上,从日常消费实践的双重政治意涵对布希亚等人的需要的社会建构论进行回应,指出消费的自主性及其解放的可能。此外,我们还将在最后两节对本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并对汽车社会学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城市家庭,汽车消费,政策转型,空间转型,日常生活实践
林晓珊: 1980年生,福建仙游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1项,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曾获2008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社会》、《青年研究》、《学术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目前主要的学术兴趣集中于探索当代中国城市社会中的消费、性别与现代性的关联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