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端午“申遗”看地方建构的文化动力
在线阅读 收藏

2005年以来,中国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省、市和县四级名录体系制度,迄今为止,国务院已经公布了三批,计1377项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国遗”)名录。名录体系制度的建立,直接导致了全国各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逐级申报的热潮,这就是坊间俗称的“申遗热”。全国各地的“申遗”活动俨然演变成为一项当代的“新文化运动”。如何认识和解读这种来自地方社会的“文化复兴”现象?本文以端午节“申遗”作为考察对象,讨论隐匿在地方性文化复兴背后的社会原因,提出地方社会通过文化的生产,来主张文化权利,凝聚文化认同,以达到“地方建构”目的的观点。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