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在宏观的理论层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日益暴露出不足: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演绎推理多,综合归纳少;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文献堆积多,现状分析少;借鉴西方多,本土创新少;对策研究多,归因研究少。由此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理论缺乏现实解释力,无法真正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此种背景下,刘献君、赵炬明等人率先提出在中国开展“院校研究”,以解决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尽管“院校研究”在中国刚刚起步,但是其中层理论的意蕴与极其开放的研究路向给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