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单位和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2007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决定,在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如其所言,经过调查,希望达到以下目的:①建立和完善我国博士质量评价标准和教育理论;②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③通过有针对性的、国际的深入比较和研究,明确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和原因;④提出今后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方针、策略,建立起博士培养质量的保障制度和体系。可见,博士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公共政策议题。该核心是一个培养制度的问题,培养制度的变迁是博士培养质量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我国博士培养制度从导师制转向老板制的变迁为什么会发生?什么力量促使这种制度的变迁?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本研究拟借鉴新制度主义的有关理论,试图建构一个解释性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