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世纪末开始,摩卢人就活跃在广州的洋场上,有关摩卢人的形象与职业,可见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有度《西洋杂咏》的记载:
头缠白布是摩卢,
黑肉文身唤鬼奴。
供役驶船无别事,
倾囊都为买三苏。
潘有度(1755~1820),字宪臣,号容谷,商名致祥。其父潘启(又名振承),为同文行创始人,乾隆中叶成为行商首领,西人称之为潘启官(Puankhequa I)。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1788年1月)潘启死后,有度接办同文行,其后与万和行商蔡世文同为行商首领,西人仍称之为潘启官(Puankhequa II)。潘有度平日喜观书吟诗,著有《义松堂遗稿》。其中《西洋杂咏》二十首大约作于嘉庆十八年(1813)前后,取材于在澳门和广州所见的西洋风物。由于其经营中西贸易数十年,在十三行商中居于重要地位,且多次来往澳门,故对西洋事物的认识多为前人所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