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3年从学于武汉当时颇有名气、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主办的文华书院“备馆”,到1907年春升入该校“正馆”(大学部),再到1911年在文华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员,历任数学和逻辑学教员、“备馆”代理堂长、教授、副校长兼教务长、代理校长和校长等职务,韦卓民先生与华中大学的历史互相交叉勾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校长和杰出的教会教育家,韦卓民担任华中大学的校长职务长达20余年,把华中大学由一所籍籍无名的地方教会学校,办成了一所院系齐全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时人评述说:“虽然华中大学的每个人都对其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韦卓民博士个人对华中大学的发展贡献最大。”10920774韦卓民个人的命运与华中大学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其跨越中西文化的博大情怀,也深深地影响了华中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影响了华中大学的基本精神。可以说,是韦卓民一手培育和塑造了华中大学精神。
韦卓民认为,华中大学几经变革,备历艰辛,而能延续发展,自有一种“基本精神”蕴涵其中。“此精神为何,实不易指称。而全校机构,及其推动力量,实皆由此精神孕育而出。在校师生,类皆习焉不查,听夕由之而不自知。”10920775众所周知,华中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其“基本精神”也就应该与基督教义有关。但韦卓民指出,此一“基本精神”源于基督教义,但又是从华中大学几十年的历史坎坷中延伸出来,成为华中大学独一无二的基本精神,“母校华中大学,为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学术机关之一,其立校精神,与夫历年一贯校风,咸导源于基督教义,已为校内同学及毕业校友所熟知,原基督教义与其精神,恒为海内基督教学校所同具,非独华中大学所专主。……观数十年来,母校备历艰巨,犹克赓续发展,无所卹败者,自别有一种‘基本精神’维系其间”。借此,韦卓民便把华中大学的“基本精神”与宗教式的基督教义区分开来,成为华中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一无二的精神特征。韦卓民先生结合其长期的教育经历,于1949年3月27日将华中大学的基本精神阐释为“民主精神”、“守法精神”与“负责精神”。
邵彦涛: 邵彦涛,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