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南乡村历史景观上最鲜明的特色,除了祠堂和庙宇之外,还有那一幢幢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侨乡建筑。正如保罗·琼斯(Paul R.Jones)指出的那样,“建筑是一种从物质上(往往也是‘具体地’)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核心观念、目标和情境的方式”。建筑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社会表现方式,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阅读”过去的方式。
本文拟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观察,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个案,重建其建造背景和过程,分析其建筑结构及装饰特色,进而探讨近代香山民居建筑演变的历史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故居本是那个时候华南农村十分普通的民宅,但孙中山先生去世后,随着国民党对于孙中山正统地位的建构,孙中山故居也成为一座与“国父”紧密相连的重要纪念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不过本文暂不涉及这一特殊而又复杂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