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导论
在线阅读 收藏

决定某项研究是否属于“人类学”范畴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就是看研究者做了多少“田野”。

——古塔·弗格森

在人类学(anthropology)学科的学术史上,一些学者认为,综合研究人类生活的人类学大致可分为以研究社会、文化为主的文化人类学和以研究社会、生态为主的生态人类学。也有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人类学有三个主要的研究角度:观念的研究(ideological approach)、社会结构的研究(social structural approach)和生态的研究(ecological approach)。因此,有学者认为,生态人类学已成为人类学领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分支之一。而在国内人类学研究中,依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特别是民族地区大型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民族文化保护研究,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由此可见,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解决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移民搬迁问题,实现民族生存、生态恢复、文化保护、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是当前中国生态人类学的焦点问题。

与此同时,民族学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研究。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与消亡规律的科学。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进程,但某个具体民族产生的早晚、发展的快慢却与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关系极大。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生计方式、思想文化等经济、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居住的地理、生态环境影响与制约的。民族学对任何民族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的考察。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农牧业生产条件极差,雪灾、地震、寒流、泥石流、洪水等各类灾害发生频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995454各项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2000年3月,第一批140余户塔吉克族农牧民搬迁到气候、环境、土地条件较好的塔吉克阿巴提镇995455,这项搬迁工作计划完成“四通四有五配套”工程,将有1万人在这里定居。

人类学、民族学始终关注小型社会中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过程中,人类学、民族学对于变迁的关注点往往在于怎样转变和向什么方向转变。学科关怀常常直指现代背景中的“非主流”群体,企望追求一种反思,获得一种特别的历史深度和一种相对的文化立场,来理解人类不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希冀在这种理解中揭示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正是基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理论,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背景,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一方面,为新疆民族地区塔吉克族移民搬迁提供翔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以高原游牧社会为典型,探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系统下的文化适应策略。

本书为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为10CMZ013,项目类别为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多年来,课题组成员在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重点选择了大同乡、提孜那甫乡、塔什库尔干乡)和岳普湖县境内塔吉克阿巴提镇(重点选择了塔吉克阿巴提镇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五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本书研究内容做以下简单介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