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福建新能源问题与泉州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收藏

2013年9月11日

最近我们都很关注中国发展的问题,中国怎样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习总书记和李总理希望科学院为国家的发展问题献计献策。我们最近关心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加速中国的发展还要多一只手,一般发展经济要两只手,一个是看不见的手,还有一个是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泉州的市场是很活跃的,另外还有来自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中国太大了,而且不同区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国家统一考虑全局时,往往对区域的特点有所忽略。所以我主张地方部门也多伸出一只手,伸出“第三只手”。现在要讨论的,是第三只手究竟是以市为单位、以省为单位,还是以某一区域为单位。这就要看具体情况,看当地的省情、区情。总之,现在是多了一个思维模式,不仅要关注全局,还要关注地区特点,关注各个区域怎么发展。也可以是许多有共性的区域的联合发展,如京津唐,现在的京津唐已扩大到河北省的沧县等地区,甚至还有人倡议建立环渤海湾经济区。福建省是一个很大的单位,而且和台湾靠得很近,如果纯粹从自然地理角度来划分区域的话,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理应同属一个区域。这是福建地区一个很大的特点。新疆的发展模式就完全不能和福建一样。

福建地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福建发展新能源有非常好的优势,这是指地理优势。一般人不太关注。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福建的风能还不错,但台风太厉害了,太靠近海风能获取有一定的困难。福建省的另一优势是太阳能。可福建下雨多,所以福建的太阳能比起干旱地区要差一些,但比四川成都还是好一些,属三类地区。但福建省的太阳能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福建省距离大量用电中心比较近。我们前一段时间讨论太阳能问题时,往往主张到青海、西藏去,那里的太阳能资源好,和福建比,比福建每年的发电量多40%。但还有一个用电中心问题,用电中心是华东、华北、华南。不要说新疆,从青海把太阳能发的电运到华北,成本就很高。但过去不懂,不懂得发展太阳能还要考虑输电的因素,很容易觉得太阳能资源好,就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问题是太阳能发电出来以后,在当地用不掉,只能送出去,但是输电成本极高。青海太阳能发电一年能发2000多小时,但是输电线是按8000小时来计算它的输电成本的,一年到头都要算,你不输送电能时的“空缺”也要计入成本。所以输电的费用是通常输电成本的4倍,特别高。最开始还不懂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布置在偏僻地区不见得很对。虽然在下雨很多的地方太阳能资源不算太好,但由于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太阳能资源仍属前列。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在全世界都属于一流,国土面积中96%的区域都可以利用太阳能。福建的太阳能并不比德国差,德国的太阳能也是属于三类地区,它可能还赶不上福建,因为天气没有福建热。

太阳能的特点是:有太阳有能,无太阳无能。你要用电的时候它下雨,不下雨时,可能发电过多,所以必须解决调峰的问题。最佳的配合单元就是抽水储能电站。福建有一个优点,“八山一水一分田”,丘陵地区高低起伏,特别适合做储水储能电站。另外,福建的雨量特别丰富,水特别多。有一些地方有高山峻岭,有地形但缺水,仍然做不成抽水储能电站。在全世界范围内,你们福建省有一特大优势,能做大型、超大型或特大型抽水储能电站。在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找不出几个,福建省有这样的优越条件。有人说福建省根本用不了这些电,用不了当然可以转给华东、华南用,总比青海、西藏等地区把电输送过来好很多。我知道广东和上海用的电,主要是长江三峡输给它们,三峡大坝的水电都分到上海和广东去了,北京没分到。但如果以后四川、重庆、武汉等地区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显然理应就近供电;而未来的华东、华南地区所需电力,显然就应该由福建地区的特大型抽水储能电站统一供应。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