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绪论
在线阅读 收藏

婚姻是人类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与婚姻有关的话题出现得越来越多,“闪婚”“纸婚”“裸婚”“二奶”“小三”“啃老族”“凤凰男”等新名词以及与婚姻有关的影视剧成为许多人热聊的话题。面对新的变化,人们也尝试通过新的方式来适应之。继20世纪80年代婚姻介绍所出现后,21世纪有人开始利用网络来选择配偶。2010年江苏电视台开播的《非诚勿扰》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更是引发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兴趣。婚庆公司精心策划的别致婚礼在给新人带来美好纪念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昂的花费以及奢侈攀比之风的盛行。参加婚礼者高举酒杯祝福新人的同时,也看到了持续上升的离婚率。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对当代的婚姻问题进行了反思。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为什么30多年前的婚变现象少之又少,而如今婚变问题却层出不穷呢?怀旧也好,趋新也罢,其实不同时期的婚姻文化,都反映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被推翻,在此基础上,国家于1950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婚姻法的执行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基层干部中介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收到惊人的效果。但传统的婚姻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制度的变化与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必然要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制度的制定、执行与民众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的互动就成为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