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婚礼仪式是婚姻成立最普遍的表达方式。领取结婚证书之后,人们往往还要通过举行相关仪式向公众做出展示,这种仪式习惯上被称为“结婚”,而结婚又与“成家”联系在一起,它往往被视为成熟、成年的标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学认为:“要使某种思想或主义深入民众,仪式性运作是最为有效的。”11007862所以举办婚礼对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新夫妇可以通过举办婚礼获得公众对他们婚姻关系的认可;第二,告诉人们其婚姻是经过双方慎重思考后才的成立的;第三,婚礼当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婚姻的见证人;第四,庄重的婚礼仪式可以加强婚姻的稳定性;第五,举办婚礼可以向人们表明夫妻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愿望和决心;第六,举行婚礼仪式也是扩大和巩固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第七,通过举办婚礼这种不同于寻常的体验,可给婚姻当事人留下甜蜜美好的回忆。正如费孝通所言:“一种礼仪程序被普遍接受以后,人们就不得不付出这笔开销,否则就不能通过人生的关口。”11007863本文以婚礼的程序为基础,侧重分析各元素诸如婚礼参与人、婚礼场所、时间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北京市有何特征。
李慧波: 博士,山西左权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师从梁景和教授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现工作于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学术成果主要有《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3辑)、《是谁动了我们的婚姻——反观20世纪50年代的婚姻和家庭》、《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社会、文化与生活的探析》、《“历史都是文本”之我见》、《汉唐间净土信仰研究》、《略论中晚唐时期的弥陀净土信仰》、《魏晋南北朝之集书省述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