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媒体传播思维与大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收藏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编辑、推送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阶段,网站编辑推荐,即网站编辑将标题或文章中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受众;第二个阶段,社交媒体推荐,包括微博、微信等,只需要关注一些活跃的媒体人微博或微信公共账号,就能获取大量信息;第三个阶段,算法推荐,如《今日头条》等根据用户的兴趣、职业、性别、位置等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原来我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现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对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甚至很多老年人都在使用微信等新媒体,这预示着社会各个层面的人都在快速地朝移动互联网化迈进。未来,人们将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推荐和算法推荐的形式获取信息。

下面讲一下微博、微信传播的特点。当前微博舆论场存在1%的人原创、9%的人转发、90%的人静默这样一个普遍状态。作为新闻人,我们首先应该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话语权要通过不断表达才能够争取过来。其次,要注重所发博文的内容和质量,博文会形成一个人的人格形象。再次,还要注意互动补偿,要尊重自己的粉丝。最后,还要学会俏皮地传播、中小范围传播等,这是微博传播中特有的一系列行为。

微信的传播特点主要有:第一,最小的信息交流成本;第二,用户体验至上;第三,刺激用户的社交传播;第四,微信团队是一个强技术拉动团队,微信的哲学思想就是连接一切,把人、信息、服务、设备等全都连接在微信上。关于微信的传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规律:一是要有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二是要把握信息发布时机;三是要利用舆论传播中可以利用的一切力量形成助推力。

大数据应用领域众多。在目前阶段,新闻和大数据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巴西世界杯期间,通过大数据对世界杯结果进行预测也成了新闻,这是跟以前不一样的东西。以前我们说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在预测的内容也成了新闻。

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对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中所采取的话语策略进行分析,这对舆论传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很多事情做风险评估,包括网络声誉、网络口碑等。网络上提供了很多大数据处理机制,比如雅安地震发生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制作出与时空定位相关的地震救灾图,并快速地把相关数据信息标注在上面。透过图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地方有灾情,哪些地方需要救援,还有多少人需要救助,有没有谣言产生等,这些机制今后会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我们还利用大数据对传统媒体的移动化转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00多家报纸、100多家期刊、100多家电视台和100多家广播电台,得出结论:中国传统媒体的移动化转型程度还很低。按照我们的打分,只有3家媒体在60分以上,为《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其他都在60分以下。

今后,大数据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选题价值的评估;第二,新闻生产的优化;第三,传播价值的评估;第四,社会形式的推演;第五,信息服务的转化;第六,智慧城市的聚合;第七,暗社交1025078分析。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就属于暗社交。怎样评估微信的传播,目前还是一个难点。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