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逐步推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在改革产权制度、实现产权多主体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制衡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主要从企业产权层次上完成的公司制改造,并不能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任务。从改革实际情况看,试点企业的改制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很多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只是形成了公司制的“外壳”,而没有形成公司制的实质和内涵。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不明显,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荣兆梓: 1949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导。曾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现任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经济学会副会长。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劳动平等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著作多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安徽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所有制理论、企业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和编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劳动平等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