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对本省工业化转型期的问题做出全面剖析:“江苏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但同时又是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狭小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一是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支撑力不足。人均耕地不到1亩,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第26位。能源自给率低,80%以上的能源要从省外调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加大。全省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重化工业发展较快,2005年重工业所占比重为66%,交通用能、生活用能也呈刚性增长。能源消费总量逐年递增。2005年能耗总量超过1.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三是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一旦能源、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还会引发较大的经济波动,制约经济平稳发展。对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大省、资源小省而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江苏省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进展。200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江苏省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省。”
此项剖析的核心问题有两点,①江苏省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期;②发展面临由于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基本依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的基本依据,也是江苏省发展与节约范例产生的基础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