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渐进性演变,还是激进性变革?——我国报业数字化演变轨迹的思考
在线阅读 收藏

如果把2005年作为中国报业数字化战略进程正式启动的起点的话,迄今为止已经推进近7年。基于“数字优先战略”思路,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在2007年6月、2009年1月两次推出共计75个数字报业创新项目,从报业数字化平台、报纸网站、电子商务、电子阅读器、多媒体数字报刊,到户外数字媒体、手机报、手机二维码、移动采编系统等多个方面,不懈推进着报业数字化的探索。不过,由于报业的数字化进程是一个较长时段的十分复杂的产业演进过程,在短期内难以呈现出力挽狂澜的实效,加之互联网等数字媒介的迅猛发展使报业在中国媒介产业格局中的颓势日渐显现。这导致目前学界和业界,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对报业数字化进程的怀疑、懈怠与“创新疲劳症”。尤其是在最近半年间,学术界出现了几种观点,似乎很有趣:有人从版权保护的角度,提出“撤掉电子版,以拯救报纸”;有人借用发展经济学“适当的技术”的范畴,提出要“适当数字化”;有人从媒介发展分化趋势着眼,认为“全媒体”是个伪命题,提倡纸报与数字媒体“分化”发展;有人则认为,纸媒体和很多被网络和数字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如果不变革就像在慢慢加热的水里的青蛙,对自身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业界的数字化探索,也开始出现因看不见明天而徘徊观望、犹豫不决的情况:一些依靠红头文件“发行”或者财政补贴而“超市场生存”的报纸,依旧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中浑浑噩噩度日;一些实施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项目的地方报纸,似乎停滞于实验;一些半市场化生存的报纸刚刚开始数字化探索试水,但左右观望;一些陆续转企改制依靠市场而生存的报纸,对数字报业的发展很有期待,对全媒体的探索十分热心,但也还未看见有效盈利的曙光。无论是学界的莫衷一是、众声喧哗,还是业界的徘徊观望、犹豫不决,其背后,则不同程度地涉及对媒介融合进程中中国报业数字化演变轨迹认知的模糊。如果不能清楚把握中国报业演变的轨迹及走向,则可能导致中国报业数字化演进半途而废或者误入歧途。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