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历过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期的辉煌,曾长期雄视欧洲和世界。然而自从兵败滑铁卢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的努力失败,并从此失去了争夺世界头号霸权的实力。普法战争以后,法国三次大败于德国,经受了割地赔款、首都被占的奇耻大辱。虽然最终成为一战、二战的战胜国,但其战略实力受到极大损失。戴高乐及其后人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然其物质实力再也无法超越后起之秀的美国、苏联。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的经济力量甚至也难以超越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日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独特的软实力要素有力地弥补了法国物质力量的不足,为法国以二流强国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流大国角色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法国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其在东西方对峙中坚持独立自主、保持相对超脱的地位,其在欧洲和全球层面对传统均势战略的灵活运用,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对保持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坚持,所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显然对法国从二战废墟中站立起来并崛起为在美苏间发挥“平衡手” 作用的“西方大国”,对法国在冷战后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大国作用,有着历史性、决定性的意义。 我们所要考察的是,为什么法国如此与众不同?为什么法国的决策者会坚持大国的独立自主理念?为什么这些观念能内化为法国历代执政者的“自觉观念” 并得到施行,从而帮助法国在世界上找到和巩固自己的地位?作者希望能在本章陪同读者进行一次穿透历史时空、跨越万里关山的旅行,总结出若干具有关键意义的要素,并结合第一章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框架,共同找到上述问题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