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在线阅读 收藏

作为演讲者,必须知道听众的需求,所以我们今天以“你问我答”的形式开展演讲、进行交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家可以提任何问题,我的回答标准只有两个字——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传播的根本要义。

学生提问一:作为一个记者,主要应该积累哪方面的能力跟涵养?

翟惠生: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讲一下内地记者和境外记者的区别,这里的境外记者也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记者。境外记者提问,以故事、情节开始,问题都包含在故事里,讲完故事问题自然产生。而内地记者在提问时首先讲概念,提出概念之后找很多数据、论据进行支撑。比较两种采访方式,境外记者的提问方式更自然、更易为采访对象接受。

作为一名记者,首先,最基本的要求是进行历史积累。历史就是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是做记者的前提。媒体应该向公众说明国家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今天要改变什么。全面地积累历史很难,但是记者从事什么领域的报道,就要积累那个领域的经验。举一个经济报道的例子。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证实现7.5%的经济增长,但是很多公众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前几年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9%甚至10%,而现在的增长速度却往下降。在公众有疑惑时,媒体需要向老百姓说明7.5%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调整结构对国计民生有什么样的作用。但是目前为止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公众对经济的疑问很少能在媒体上找到答案。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经济报道记者不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为6%,当时,《人民日报》经济部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重点阐释了“6%说明了什么”,对6%的增长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现在政府提出7.5%的增长目标,而我们的记者既没有对7.5%的来龙去脉进行说明,也没有向公众解释这一经济政策背后的意义,这反映了部分记者的历史积累有所欠缺。

其次,记者要进行政治积累和政策积累。十八大报告里面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坚持”。为什么要用“坚持”这个词语?一方面,坚持是指要看到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判断;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这“八个必须坚持”的方面还存在问题,我们要用“坚持”克服这些问题。“八个必须坚持”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作为记者,不要把这些话语当作政治概念去背诵,而要去理解它,在理解的过程中将其转变为常识,这个过程就是进行政治积累和政策积累。

再次,记者还要进行文化积累。在这里需要厘清两个概念:文化和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知识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专业的,文化是综合的。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不可说外行话。文化的积淀和积累是对我们记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最后,记者要懂传播技巧,要学会讲故事。现在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十分有限,总是在说概念,没有故事,不能让公众很好地理解。记者的工作不是一字不差地传达,而是传播,传播就是要学会转化,要把党的意识、党的原则变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记者要有“智”,在报道中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分析。以上这些是作为记者的基本积累。

此外,记者还要进行新闻规律的积累。采访新闻的规律是:到现场,问各方,善研判。“到现场”就是发生任何新闻,记者都必须到现场接触当事者,必须要到现场看。现在很多记者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到现场,凭借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解决一个报道。不仅要“到现场”,还要“问各方”。什么叫各方?就是正方反方第三方,都要问到。要做到客观报道,不可只采访符合自身意愿的一方。最后要“善研判”,记者要在问各方以后有自己的判断。按照这九个字进行报道才是客观公正的。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问的人越多积累就越多,头脑就越丰富,思考的问题就越复杂,新闻记者一定要有一个复杂的头脑,通过我们的传播而不是传达,让社会由复杂变得简单。

学生提问二:您如何看待2014年6月发布的“禁止记者私自开展批评报道”这一新规定?

翟惠生:这是舆论监督的问题。新闻报道共分三种类型:第一个是典型宣传,第二个是热点引导,第三个是舆论监督。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通报原文是,“禁止记者站跨行业、跨领域采访报道,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1068956,为什么出台这个规定?并不是不让舆论监督,而是现在的舆论监督出现的偏差较为严重。中央电视台的舆论监督是最多的,而且很多都是批评报道,但是中央电视台在舆论监督方面受到的批评最少,原因是什么?一位中央电视台的年轻记者曾说,“我们肩上担着一条扁担,扁担的一头是对事物的认知,另外一头是对认知的传播,我们新闻中心的人每天讨论对事物的认知。换句话说,在报道一件事情之前,大家一起分析判断,怎么认识这个事情,这样才不至于使肩上的扁担滑落”。舆论监督的目的是通过批评报道挖掘正能量。舆论监督也是一种引导,是新闻不可少的一大武器,我们要利用好它,用舆论监督传播正能量。

学生提问三:新闻通稿的形式会不会制约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

翟惠生:从事新闻传播一定要知道基本的规律和要求。新闻通稿普遍存在,任何国家政要的活动采访都是有限制的。所以通稿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对一定级别的政要、党委政府的报道必须使用通稿,但是这并不束缚新闻的光芒。比如,201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题目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1068957,这篇新闻稿是由《长江日报》刊发的。这一新闻信息源是《长江日报》的记者在十八大宣讲报告团到湖北省做报告时,从一个报告团成员那里听说的。《长江日报》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捕捉了这条新闻,采访了各方,核实了很多信息,最终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现在的新闻通稿是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通稿,它的存在并不束缚新闻的火花,而且这是世界通行的一种做法。

学生提问四: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克服转型的困难?

翟惠生:新媒体的发展是必然的。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任何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在,互联网得到了广泛运用,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是最多的,央视做了一个统计,六亿多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现在对互联网进行管理,是为了互联网的安全运行,抵制国外服务器对我们的侵犯,同时也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传统媒体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字:融合,要用主流声音影响网络空间。网络的传播力量很大,但是缺少内容;传统媒体以内容为王,要学会借助网络传播传统媒体的内容,主流媒体要通过融合继续确立主流地位。当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压力是必然的,但是传统媒体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将压力变为一种发力的优势,让网络传播为我所用。内容为王、拥有采访权都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优势。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