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城镇老年人口的比重为6.30%,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为7.35%。1094169显然,农村人口老年化程度大大高于城镇。农村人口养老历来有耕地、家庭、社区、社会和国家救济等多种资源作保障,没有形成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1991年,政府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人口增设了一道养老保障的屏障。那么,农村人口拥有的这些养老保障资源是否就能够满足日益加深的老年化社会的需求?目前这些养老保障资源对农村人口养老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过程中,农村的养老保障资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试图借助一些宏观的统计数据,分别将农村人口自身拥有的土地、家庭等养老保障资源和社区、国家等外部供给的制度保障资源的状况描述出来,借以说明上述问题。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需要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村养老资源的差异表现出来,以说明什么样的资源状况能够满足农村人口的养老需求。为此,本文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区域划分,在每一区域选择两个省份作为分析对象,即在东部地区选择江苏省和广东省、中部地区选择吉林省和湖北省、西部地区选择四川省和甘肃省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反映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的变化,本文采用了198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