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粮食供需与未来对策
在线阅读 收藏

1997年内地总人口为12.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耕地面积则仅有9550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以此相对较少的耕地而要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粮食问题不但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亦受到国际极大的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 Watch Institute)研究员Lester Brown于1994年发表一篇研究报告,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同年Brown在《华盛顿邮报》还发表一篇题为《中国何以会使全世界饥饿——其经济繁荣正在耗尽世界粮食供应?》(How Could China Starve the World;Its Boom is Consuming Global Food Supplies.)。在此两篇报告中Brown指出,由于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不大,1990~2030年40年间,内地粮食生产至少会减少1/5,而同一期间人口将净增4.9亿,达到16亿,将导致粮食需求由3.35亿吨增加至4.79亿吨,粮食可能缺少2.16亿吨之多,超过1993年世界2亿吨的粮食出口量。Brown认为谁也不能供应如此巨额的粮食给中国内地,因为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世界粮食出口量中将近一半来自美国,但美国预期在今后40年间将增加近1亿人口,同样面临粮食需求增加而供给有限的局面,因此美国可供出口的余粮可能数量不多。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粮食不足的现象,若一旦中国转向世界市场进口粮食以弥补生产的不足,将会使国际粮价高涨而影响世界上每一个人。Brown的研究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世界的关注,内地方面的学者亦纷纷针对此一问题作深入分析,获得良好的成果。一般而言,内地自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受到激励与重视,人民的温饱已初步得到解决,目前并无立即的粮食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粮食供需问题,是否如Brown所预测,内地将再面临缺粮的窘境,则有待详加研究。本章将先就内地的粮食生产、消费及贸易等做简单的分析,再就粮食问题、粮食供需展望以及未来粮食政策的抉择等做一番陈述,最后并就台湾地区经验提出说明,以供参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