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走向市场经济的乡镇企业
在线阅读 收藏

乡镇企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依靠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可以说,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被推向了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曲折发展。所以,乡镇企业的商品意识一般说来比较强,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更富于危机感和紧迫感。

由于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商品经济很不发展,市场活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乡镇企业也只能在一种不健全的狭小市场内进行拼搏。1978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城市改革的推进,城乡市场迅速扩大,从而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乡镇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然而,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往往是灰危的。改革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改革取得的每一个成果、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改革十年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改革的艰难之处就在于思想解放的痛苦。改革过程中,尽管思想解放冲破了一道又一道的“清规戒律”,然而姓“资”姓“社”的问题却始终象幽灵一样缠绕着人们的头脑,使改革开放迈不开脚步。

1992年开始之际,中国发生了一件牵动亿万人心的大新闻: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这对人们的传统思想是一个巨大震动,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又产生了一次飞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严重冲击了“左”的思想倾向,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迅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企业进一步推向市场,计划经济体制加速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市场迅速扩大,全国各地各种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乡镇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