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六篇 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河北是一个多山省份,山区面积11万9千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3.6%。境内的太行山区,位于本省西部,地处流经河北平原的子牙河,大清河、漳卫河三大水系的上游,南起漳河,北至拒马河,西靠山西高原,东接华北平原,绵延360多公里,横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8个地市24个县,总面积30924平方公里。在这681个乡,7724个村的土地上,居住着816万勤劳勇敢的太行儿女,其中农业人口716.9万。基本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巍巍太行,历尽沧桑,它曾用它那博大的身躯哺育过中国革命。当年的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就设在这里。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在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太行山区的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上,太行山区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古称“皇林”。自元明以来,屡遭破坏,使荒山裸石遍布,水士流失严重,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据历史记载,水灾在唐代平均36年发生一次,宋代30年发生一次,而到了元代则平均五年发生一次,周期缩短了六倍。旱灾,唐代平均15年发生一次,清代平均三年发生一次。建国前是十年七旱,到1983年是十年九旱。山区群众说:“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旱涝风雹年年有,十年九灾使人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山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较长时期“左”的影响、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落后,人民的素质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之以粮为纲,单一经营,开山造田等,丰富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据1980年底统计:还有32%的生产队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因此,组织科技进山,开发山区资源,对振兴河北经济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