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经济增长因素的综合推动下,江苏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经济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有了重大的变化。一是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GDP从1978年的249.2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631.75亿元,年均增长12.3%,超过全国年均增长速度的2.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2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人均GDP已突破2000美元,与全国相比,人均GDP超过全国7778元。二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两种最主要的发展力量推动下,海、陆、空基础设施交通网基本贯通。对外开放度已经从1978年微不足道的3.1%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这进一步表明江苏已从过去相对狭隘的省级区域经济体,发展成为与世界市场密切相连的开放经济体。三是形成了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目前按照所有制类型分:有国有、城镇集体、农村集体、股份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私营和个人投资等,这种多种所有制、多元投资形式的并存,形成了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使整个国民经济充满了活力。四是全省进入工业化中期,形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互动并进的局面。全省工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维持在47.8%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6.8%左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仍将互动并进,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的几支主要力量。五是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全面创新、提高江苏经济竞争力的趋势。目前,江苏包括全国经济已进入新阶段,买方市场现象凸显,因此通过突破科技“瓶颈”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从江苏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看,经济运行的效益并没有相应地随着这种加快发展得到提高,一部分效益指标和一部分产业的效益还有所下降。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全省经济的运行质量,最终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