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私营企业主陈灯哇
在线阅读 收藏

湖北惠通电缆厂始建于1984年,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汉川市马口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独资私营企业之一。该厂1999年有总资产1480万元,机械设备38台(套),厂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干部职工13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2人。主要生产经营国家信息产业部鉴定达标的HYA、HYV、HYAC5-800等多种型号、多种规格的通讯电缆及系列电缆塑料和经国家科技部鉴定通过的高科技产品——PZM程控直流屏。1998年,该厂实现产值150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近3年来,该厂热心支助社会福利事业,对社会回报达200万元。1993年以来,企业先后被省、市授予“先进私营企业”、“明星私营企业”等荣誉称号,厂长陈灯哇也被选为孝感市政协常委。

该厂的发展历程是“三步走、三突破”。

第一步,配套扩能,走规模经营之路,突破了家庭作坊生产模式。改革开放初期,陈灯哇凭着一股闯劲,怀着摆脱贫穷的愿望,在捕捉到塑料电缆大有发展前途的信息后,果断地筹措了4000元资金购置了一台报废的挤塑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原因,当时只能生产单股塑料电话线,年产值不到50万元,只是一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形式。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他又想方设法到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设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1987~1997年,他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更新改造了30多台(套)生产设备,新建了全套拉丝生产线、全套制塑生产线。到1997年底,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对公里,企业规模达到1000万元。通过十几年艰苦创业,终于使该厂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突破了早期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第二步,跨出“围墙”,走低成本扩张之路,突破了滚雪球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本营运和产权制度改革,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是该厂第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购买控股金河造纸厂。陈灯哇所在的马口镇金河村,办有一家造纸厂,由于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企业长期亏损,面临倒闭。于是,他主动找村干部联系,用16.4万元一次性买断村办造纸厂的全部设备,再投入27 万元搞设备更新完善,村里也将部分土地和厂房计25万元作为股本,与电缆厂合股经营,由电缆厂控股。1997年9月,停产多年的造纸厂重新启动,生产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的纸巾和卫生巾。当年,造纸厂实现利润5万元。二是买断江川电缆分厂。江川电缆分厂是一家生产通讯电缆的镇办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等多种原因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马口镇委、镇政府有意向拍卖该厂,以解决债务和职工安置问题。陈灯哇得到这个信息后,于1997年10月,通过公开拍卖程序,以85万元的价格买下江川电缆厂厂房、土地等资产,此场地如今已成为该厂大展宏图的主要基地。三是入股江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通讯电缆业是马口镇的支柱产业之一。镇委、镇政府针对全镇电缆业缺乏整体竞争能力、统一的市场网络、灵活的经营机制的现状,决定以镇办江南电缆厂为主体,网络私营企业,组建湖北江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陈灯哇带头挤出50万元资金,入股江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马口镇通讯电缆业“航空母舰”的组建,与同行业共同出海远航,走向大市场。近3年来,惠通电缆厂走资本营运之路,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新增资本250万元。

第三步,引进调整,走高科技产业化之路,突破了产品结构单一的家庭管理模式。1998年,该厂投资380万元,兴建了湖北三维电气有限公司。公司以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PZM程控直流控制屏为主导产品。公司高薪聘请了电气机械专家为公司总经理,同时,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名,突破了过去私营企业大都是家庭式经营管理的落后模式。陈灯哇和他的同伴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产品改型、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看做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近期,公司又开发了交流开关屏和高频开关直流屏产品,在产品系列化上又迈出新的一步。1999年创产值2000万元,利税180万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