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灾况,实际上却显示了所谓“黄金十年”全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大水,大旱,交迫并发,再加上雹、风、虫、疫诸种巨灾,标志着广大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场全面、深刻、持久、又难于自拔的社会经济危机。
刘仰东: 祖籍辽宁辽阳,1960年7月8日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长大。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政协报高级编辑。
夏明方: 男,安徽庐江人。1982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庐江师范学校,曾多年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并在合肥教育学院进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2004年当选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首届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8年任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曾参与撰写《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与人合编《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上下册)、《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以及资料丛书《中国荒政书集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及《二编》,出版专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