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在全国区域板块中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和调整,也是要达到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战略目标。这不仅符合区域经济理论,同时也符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这一调整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黑龙江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从那里入手?黑龙江经济增长点在那里?我们认为,也应当从区域经济角度特别是资源禀赋所形成的区域优势、地位条件去思考问题。按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着黑龙江省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要振兴经济必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力量和带动作用,形成整个区域上的前面领跑,周围互动,全面提升的振兴局面,而能够承担这种职能的不是单个企业,不是单一的组织,是所有经济的载体——大城市带,或者经济圈。因此,应当着力分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主要载体城市的现状,找出比较优势,划分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和相关城市的关系,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类型,防止中心城市的边缘化和城市经营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创造新优势,发挥新能极,构筑大都市经济带的全新战略,真正形成我省乃至东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是我们当务之急,也是必须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
东北三省都在积极谋划,理性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区域经济设想。辽宁省提出:“构筑大沈阳经济区”,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吉林提出建设长春、吉林经济区的大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设世界加工厂,形成吉林“都市型工业”,“中国的底特律”。
作为“东北现象”比较明显的黑龙江省,更应当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加速建立我省经济的中心区和先导区,打造以哈尔滨、大庆为主的强势经济带,创造新优势,形成具有相互辐射、相互联动、共生共荣的双子星,在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达到新的增长极,实现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共同跨越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