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江泽民同志的论述
在线阅读 收藏

我们的乡镇企业在世界上是个独创。我们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农业发展之后,剩余劳动力不是涌入大城市,而是就地消化。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是正确的。党中央对乡镇企业始终是重视的。

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90年6月19日)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第600页

发展乡镇企业,一是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前进,不能一哄而上。二是绝不能因为搞乡镇企业,把农田撂荒。三是要因地制宜,立足于本地的资源和优势。有的可以搞农产品加工,有的可以与大工业配套,有的可以发展传统的东西。四是经营水平、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要注重技术改造。

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90年6月19日)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第600页

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它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家工业的主体。乡镇工业企业是我国中小工业的主体。工业布局的这种变化,对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采取积极态度,热情支持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而又稳定地向前发展。

在十三届八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

(1991年11月29日)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第793页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2年10月12日)

199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要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尤其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3年10月18日)

199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要在保证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4年3月23日)

1994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把乡镇企业搞起来,才能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裕的问题;才能以工补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也才能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农村基层的党政组织,拓宽农村共同致富的道路。

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

(1996年6月4日)

1996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要积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把生产、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经营。这是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逐步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形式,应当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稳步推进。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7年1月13日)

1997年2月《新华月报》

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7年9月12日)

1997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