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乡镇企业发展的规模、水平、质量以及效益,应当讲,在全国是位列前茅的。1996年全市有83000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2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254亿元,营业收入957亿元,总产值1055亿元,利润100亿元。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到了全市全部工业产值和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4和4/5,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烟台市乡镇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发展乡镇企业中所起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作用表现在:
一、始终把发展乡镇企业摆到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这方面做了四项工作:
其一,通过思想教育与宣传,特别是通过全市乡镇企业三级干部会议的发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共识,这就是:抓乡镇企业的思想不能动摇,热情不能降温,力度不能减弱,步伐不能减小。这一共识的形成使烟台的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人人都想着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献心献力。
其二,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全市经济的战略措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时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支持与鼓励乡镇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其三,充分解决对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认识问题,使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正确的目标。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全国比较早地提出来的。他们对二次创业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对二次创业的内涵与特征做了科学的界定,包括六个方面:经营机制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格局转向规模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型增长,发展空间向各个产业、各个地区与国家发展,投资方式转向多元化,发展战略转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界定使乡镇企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其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对照乡镇企业发展更发达地区找差距,破除阻碍、束缚乡镇企业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
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和完善。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乡镇企业始终有一套完整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具有开放性、展延性。1994年,二次创业之初,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乡镇企业要抓“龙虎工程”,即抓骨干、抓重点。通过“龙虎工程”的实施,烟台市的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初获胜果。紧接着,到1996年,烟台市委、市政府把“龙虎工程”扩展为“四大战略”:1.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大力培植企业集团,优选60个单位直接管理。2.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1997年起,在全市开展乡镇企业名牌产品评选活动,每年评出30个,同时,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名牌产品。3.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扩大乡镇企业发展空间。坚持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在吸引投资方面的能动作用,市里重点抓合同利用外资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都要建立起“三来一补”项目库,利用一切机会引进合作项目;组建一批有竞争力的出口创汇集团,从技改资金、人员出国考察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积极帮助他们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制定政策鼓励乡镇企业跨地区、跨国投资。4.实施科技带动战略,促使乡镇企业由资源加工型转向科技主导型。1996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竞赛活动,投入31.8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技改项目1100多个。
这四个战略互为联动,有力地促进了烟台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制定一系列扶植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大力贯彻实施。1.对20家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实行银企挂钩,信贷计划单列;凡重点企业集团的新上、技改项目,其各种基建上缴费用,由各县市区给予适当的减、免、缓照顾;除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费外,其余凡是省政府以下确定的收费项目全部取消。2.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直接抓60个重点乡镇企业集团,使其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团巨人”。3.大力增加乡镇企业的有效投入,通过开展银企联合、建立发展基金、利用外资等多种筹资渠道,保持每年投入40亿元以上,使企业发展有后劲。4.强化政府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提高项目成功率与效益。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须经县主管部门论证审批与检查验收,投资100-500万元的项目必须经乡镇政府把关。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各县市区要分工到五大班子,领导成员一抓到底,及时处理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5.引导乡镇企业向重点示范小区集中发展,产生聚集效益。市政府要求每个乡镇规划和建设一处乡镇企业小区,到“九五”末,要建成30个面积3平方公里、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固定资产3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的乡镇企业小区。6.建立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既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又要为乡镇企业资产的良性运转提供良好的法制与制度的条件。
四、大力培养乡镇企业经营队伍,使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有高素质的经营者群体来承担。为此,他们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1.使用和培养好现有的优秀乡镇企业家。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党校每年都要举办乡镇企业家培训班,对企业家进行理论深造,并认真组织企业家参加全国、全省性统一培训;各级组织部门要适当安排企业家到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企业家出国或到国内发达地区考察学习。2.选择与培养新一代乡镇企业家。各级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委把选拔培养新一代乡镇企业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确定人选,制订培养措施。3.县市区委、乡镇党委要把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定期进行学习教育,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把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置于党、政府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4.建立健全企业家的保护激励机制,包括:建立稳定的优秀企业家评选制度;努力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明确优秀乡镇企业家的经济待遇;实行退休养老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五、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同时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使乡镇企业发展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良好环境。1.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作风,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方便;同时努力防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维护企业正当权益。2.充分发挥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想方设法充实县一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力量。3.保护乡镇企业的改革积极性,支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体制结构、分配制度。对改革中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允许基层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成功的及时推广,失败的及时纠正。
烟台市委、市政府对乡镇企业在实现两个转变中所起的正确的领导作用,保证了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