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肯尼迪回合”于1967年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首先,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种正在崛起的力量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发出了日益强烈的呼声。其次,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日本及西欧国家的强劲挑战。它们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面对如此局面,以协调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为己任的关贸总协定在“肯尼迪回合”结束不久后,又在酝酿下一轮谈判。为下一轮谈判,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下列准备工作:
(1)主要在1968年收集基本资料;
(2)1969年至1970年,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确定出待解决的问题;
(3)并对这些问题寻求能为大家接受的解决方法。
但由于,一方面一些政府受权有限,另一方面一些政府又有点安于现状,新一轮准备工作进展迟缓。1971年美国一方面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还宣布对进口货物增收10%的附加税。美国这些决定对国际贸易关系的稳定性构成极大威胁。正是这种威胁的降临,加速了新一轮准备工作的进展。1972年2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国分别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签署了两项宣言,在宣言中各方表示积极支持于1973年发动总协定多边、全面谈判。
1973年9月12日至14日在东京召开了部长级会议。参加会议的102个国家的代表在会议结束时一致通过了发起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东京宣言。
东京宣言的宗旨是:
“东京回合的总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撤除贸易障碍达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进一步自由化”。
多边贸易谈判将以相互有利、相互承担义务、全面对等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在最大的可能范围内达到利益的全面均衡。“宣言”规定不期望发展中国家对新一轮谈判作出不适应各自国家发展、财政及贸易需要的贡献。
谈判内容包括:降低或消灭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阻碍或扭曲处于初级形态或任何加工阶段的工业产品包括热带产品在内的农产品及原料的世界贸易的措施。另外,缔约各国要对多边保障制度的合适性进行审查。
宣言规定通过宣言规定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多的利益,以便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大量增加、出口产品多样化、加速它们的贸易增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