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周正庆为什么引人注目
在线阅读 收藏

周正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周正庆最近引人注目,并不是他曾经拥有的和现在拥有的那些头衔,而是他的言论。

比如他在10月28日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就表示,目前股市低迷与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严重悖离的状况严重,现在需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

为什么要统一认识呢?

因为“前段时间,有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一些不同看法,担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有的对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思想认识的误差,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因此,“要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尽快扭转持续低迷的现状,确保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努力消除近年来一直扰乱投资者思想的一些错误舆论的误导,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投资者恢复参与资本市场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官本位”影响至深,为官者不但缺乏个人魅力,就是言谈举止也是中规中矩,照本宣科,普通百姓很难从那么熟悉的套话、大话、空话中领悟出真情实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当官的就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真知灼见,他们往往在退居二线的时候,无官一身轻而又还有话语权的时候大放异彩。

周正庆就是这样,如果他还是证监会主席的话,第一,我们很难从他嘴里听到对舆论的批评;第二,我们很难从他嘴里听到如此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所以,周正庆才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据当前市场低迷的状况,要拓宽合规资金的渠道,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经历过文革的中国股民,想必不会忘记毛泽东他老人家的《矛盾论》,想必不会忘记矛盾有主次之分,想必不会忘记同样的矛盾还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照《矛盾论》,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主要矛盾就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与大盘股发不出去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表现在资金供应不足以至于供需失衡,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市场低迷的结果,而不是市场低迷的原因。

对于眼下的中国资本市场,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想法,投资者想挣钱,上市公司想圈钱,管理层想太平,决策层则想融资,谁的意志起决定作用?当然是决策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

扩大直接融资说的就是股市要扩容,企业要上市,有些人只看到直接融资比例从2001年的7.5%下降到2002年的4%再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6%,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股市正是从2001年的2245点被一路打压到了2002年的1313点和今年的不到1400点。回避指数打压在前、直接融资比例下降在后就是回避问题的实质,而造成指数如此巨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有股减持以及由此引发的全流通忧虑,这应该就是周正庆所指的“近年来一直扰乱投资者思想的一些错误舆论的误导”,动不动就来个什么国有股减持新设想,动不动就来个全流通的大讨论,动不动就想给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做什么外科手术,身在这种动荡不安环境中的投资如何有恒心、信心和决心呢?尽管让股市完善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客观上制造恐慌气氛也是不足取的,中国股市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成本的,也是需要资金的,更是需要氛围的,而这些都只有在牛市中才具备,在错误的时间讨论正确的方案其结果和在正确的时间讨论错误的方案是一样的。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可以说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推出的错误方案,现在如果能推出什么方案的话,且不管方案正确与否,时机都是错误的,如果“条件不够,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话,只可能错上加错,彻底推翻中国股市。

这难道是决策层、管理层、投资者愿意看到的情景吗?

周正庆为股市振兴支的招是实在的。

“首先就是扩大资金的供给,有了必要的充足的入市资金,必然会激活资本市场,否则就是无米之炊”。从根本上讲,任何行情的产生都是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现在资金面的紧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客户保证金只有3000多亿元,不到高峰时的45%,而随着保证金率的上调,金融机构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停止扩容,那么股指只有选择向下平衡。既要上长江电力这样的百亿股又要维持市场稳定,就要开拓新的入市资金渠道,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以至于私募基金和QFII都应该是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次要建立资本市场应急机制,这是资本市场长治久安的大计”。谁都知道,中国是个政策市,但是又有谁知道,现在这个政策市正面临着政策调控失灵的尴尬。周正庆以美国“9·11”政府宏观调控恢复投资者信心为例,批评简单的强调“市场自由化”和“不干预政策的片面性 ”,在中国股市对政策“口惠而实不至”越来越不给面子的条件下,有效的有限干预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上,更需要落实在资金层面。台湾有国安基金,香港有政府贮备,它们都在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或外力恶意冲击情况时起到了进场护盘、稳定人心的作用,中国政府的“御林军”又在哪里呢?没有快速反应部队,应急机制也就没有保证。

“三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规范和监管是手段”。中国股市一直在规范和发展之间徘徊,官方更是模棱两可,“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提法看似全面实际上是油滑,等于什么都没说。是发展在前还是规范在先,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思想是有巨大差异的。联想到周正庆不久前对“监管、监管、再监管”的抨击可以看出这位前主席的胆识的确过人,其实,如果强调规范在先,那么“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就不成立,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起来,或者起不到投资的示范作用,那么就无助于改变中国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格局,一切都只是空谈。

仅此三点,水皮愚见,周前主席抓住了证券市场的牛鼻子,希望周正庆的看法反映的是管理层的看法,而不是“不同政见”。

[2003-10-30 3:48:10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