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卢克群话里有话
在线阅读 收藏

一样的话由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一样的文章在不同的媒体登出来内在的含意也是不一样的。

卢克群日前在《瞭望》周刊的文章称,中国股市的下跌已经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一出,不但内地的中新社为此发了专稿,海外的媒体也纷纷转载,可见影响非同一般。

卢克群是什么人?卢克群最大的头衔是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最大的实职是北京证券的董事长,别看北京证券在全国一百多号券商中排名排不到前面去,但是“天了脚下”的地位却决定了其不可小视的“权重”,而卢克群本人则在圈子里面享有代言人的尊荣。想当年沪深股市一派低迷,卢克群挺身而出作了当年市场“稳中有升,升幅有限”的著名“股评”,虽然由于短线的走势而遭讥讽,但是最终的行情印证卢氏的讲话有着政策层面上的先知先觉。

所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卢克群的话,你可以不信,但是不可以不听,否则,你就要吃大亏。

卢克群在文章中说,从2001年6月24日下跌的这波行情已经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产生了影响。

首先是企业筹资困难,投资能力锐减,业绩下降;

其次是证券公司损失严重,部分券商濒临倒闭的边缘;

再者是商业银行风险陡增,因为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已是事实,而股市的大幅下跌无疑将使信贷资金大量亏本,不良资产数量急剧上升。

由此,卢氏得出结论,企业、金融、财政和社会公众的经济损失叠加,必然导致宏观经济恶化,所有这些需求都显示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

卢克群的判断实际说的正是“负财富效应”的作用,无独有偶,最新一期的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也刊文要求警惕美国股价暴跌的“后遗症”。

“后遗症”之一,是对消费的逆资产效应。今年美股下跌是去年的3倍,在美国家庭持有的股票中资本亏损将达3.5万亿~4万亿美元。

“后遗症”之二,是企业抑制筹资和设备投资的动向,公司债券的发行额急剧下降。

“后遗症”之三,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不良化。要想消除股价下跌产生的影响是需要时间的,这足以对秋天以后的美国经济周期性恢复产生抑制作用。可见,不管是成熟市场也好,还是不成熟市场也好,股市暴跌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承受这些影响的心理和实际的经济能力,比如如果出现股民挤提保证金的现象,以目前国内券商的资信有可能无法按时支付债务或资不抵债而清盘,续而产生连锁反应,对股市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听话听音,卢克群没有明说的话就是,如果股指进一步下跌不但会影响到经济稳定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不但有经济损失而且有政治风险。

同样面对股市暴跌,美国那个信奉自由经济的政府表现是急不可待的,不光布什到华尔街视察讲话,而且议会还专门通过了新的企业财会法案,不但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而且还以布什的名义设立了经济论坛,所有的一切无非是希望稳定市场,恢复信心。

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有“看得见的手”这个比较优势,只要想救市,手段就比美国人多。

关键是想不想救这个市,指导思想上是竭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指导思想不一样,具体措施就不一样,对股市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2002-8-26 3:02:55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