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呜呼,诚信兮安在——读张景华公开信有感之三
在线阅读 收藏

张景华对基金的谴责,赢得的并不全是掌声,沉默了一个月以后,有人开始同样以公开信的方式进行了匿名的反击。

据信出自基金管理人之手的这封信与张景华的激昂张扬呈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绵里藏针得厉害。

在经过了一番复杂的数字游戏之后,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基金想要获配6亿元新发深高速股票的话,那么基金的资产规模必须达到220亿美元,这是个中国基金在短期内根本达不到的数值。作者据此想说明五点。

一是基金的申购策略是建立在科学的统计和预测之上的,是在用脑子做事,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智慧为持有人谋利;

二是在“合规”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收益就是最大的诚信,也才是基金的根本;

二是美国对新发或增发股票中配售的不同政策提醒我们,当投资人利用规则打擦边球的时候,管理层要做的就是马上完善相关的法律:

四是基金欢迎感激正确的批评,但害怕期望过高及过度的指责和渲染:

五是出现问题之后,要做调查,不然就没有发言权,在监管当局、传媒、投资者、基金之间缺乏一种公开、透明、正式、常规的沟通渠道。

匿名公开信话里话外没有说透的一个意思就是究竟应该怎样给基金这样的机构定位,它究竟是替人理财的投资者,还是肩负着市场稳定的政府机构;究竟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还是以社会责任为最终取向:在2001年的行情面前还有什么比新股申购和国债认购更为稳妥的投资品种,如果基金在两级市场操作的话,不管什么品种都面临着20%以上的整体亏损,这对市场算是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坦言,从第一批基金设立的时候,作为管理人,他们就料到了基金的特权早晚会被取消,因为这是市场化的结果,那么作为一种平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给予基金更多的合法自由呢?

问题提得好,但是回答却不容易。

给你特权是因为你是皇家卫队御林军,你必须付出代价,叫你托市的时候就该托,叫你稳定军心的时候就要上;说你对“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市场”的基金宗旨理解不到位是因为你唯利是图不听招呼,让领导坐蜡。

每个人对诚信都有不同的理解,领导有领导的角度,管理人有管理人的角度。一个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人,一个不好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人,有那么多“大公司”“好公司”包括刚刚设立的华安和南方开放式基金都卷入其中,值得反思和忏悔的,其实绝对不止是“犯上作乱”的基金。

不知张主任以为然否?!

[2002-1-21 7:37:55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