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项怀诚情系中石化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股市多故事。

故事里的事,说它是,它就是,不是也是;说它不是,它就不是,是也不是。

项怀诚,高西庆,社保基金,国有股减持以及中石化就是一组说不清理还乱的故事。

故事之一是社保基金抢购中石化。

2001年的6月22日是让全中国的投资者铭心刻骨的一天。那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布:为了补充社保基金的缺口,政府决定即日起减持国有股,其中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部分以市场价作为减持价格。消息发布之后市场一片哗然,因为中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股票,一种是可以流通的公众股,一种是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同的股票各有各的价格定位,两者之间价差巨大,国有股以市场价减持必然打乱原有的市场格局和价格中枢。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在随后发行的巨无霸中石化配售过程中,至今没有完成入市步骤的社保基金却突然出现在机构投资者的配售行列,而且一举夺得3亿股的原始股,以每股4.2元计算,此笔投资共动用资金12亿多元。人算不如天算的是,中石化的开盘就跌破发行价,最低跌至2.93元,按票面计算,社保基金可谓出师未捷先赔钱,浮亏最大的时候达到3个亿,套住了全国人民的“养命钱”。不止一个人问,不是说国有股减持是因为社保基金缺钱吗?缺钱的社保基金又从哪来的闲钱投资中石化?又为什么要在大盘的下跌途中去抢中石化?是谁作出投资中石化决定的?答案出现在一年后的2002年6月23日,俗称“6.24”行情,同样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布,国务院正式停止在境内A股市场减持国有股,原因居然是社保基金缺口的压力不大。一年前公布国有股减持的时候大盘在2200点附近,一年后宣布停止的时候大盘在1300点附近;一年前社保基金贸然抢入中石化惨遭套牢,一年后社保基金如何入市何时入市才开始探讨;谁能把其中的故事说清楚?

故事之二是项怀诚和高西庆入主社保基金。

项怀诚是前财政部长,高西庆是前证监会副主席。项怀诚卸任后出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是接他的前任刘仲黎的班,中规中矩;高西庆却是随周小川卸任证监会主席而二出证监会,换位社保基金副理事长是组织上的安置。项怀诚项部长和高西庆高主席联手入主社保基金理事会应验了一句老话,那就是无巧不成书。2001年6月宣布国有股减持的那个晚上,是项怀诚在央视接受的采访,项部长把当天的消息当作利好作了评论,社保基金此后抢入中石化和项部长的判断有没有关系别人不知道,决策者应该心知肚明;高西庆作为海归人士,一句推崇境外公司的管理能力,作为副主席,高西庆参加社保基金理事会排选境内委托基金公司会议时语出惊人,声称国内没有一家合格公司,但是他绝对想不到不久他就会移位社保基金,管的还就是投资。不管乐意不乐意,他都要在国内基金公司中来一次矬子里拔将军,出了证监会却还要和基金公司打交道,高西庆心中是痛快还是别扭,只有他自己知道。

故事之三是中石化将扮演什么角色。

作为蓝筹股的旗舰,中石化其实是个相当不错的股票,利润总额达140多亿元,比沪深两市第二名的宝钢多出将近100亿元的利润,盘子虽然大一点,但每股利润平均0.16元,分配方案10股送0.76元,比照同期银行利息,在4元附近持有中石化,资本利得超过同期存款,应该是社保基金这样的保守型机构投资者理想的品种。要说不是,就是切入的价位不当,在不正确的时间买入了正确的股票和在正确的时候买入了不正确的股票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两个字,闹心。不管是项怀诚也好,高西庆也好,他们都要解决中石化的浮亏问题。于是,便有了“五·一”的秘密招标。于是就有了博时和华夏的入选,于是市场便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被交给这两个基金公司运作的中石化的走势,打开k线图,我们可以看到,中石化已经远远强于大盘,价位突破历史峰位4元关口,中石化会不会借社保基金入市的东风强势拔高就成为一个悬念。解放中石化是社保基金的心愿,是项怀诚的心愿,也是决策层的心愿,否则,想起来就闹心。

[2003-6-12 4:29:18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