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所有者为什么总缺位(下)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证监会要重新定位。

定什么位?

周小川答:监管者。

也许有人不解,中国证监会不是监管者还能会有什么定位?

周小川答:所有者,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或者上市公司的主管部门。

通俗一点讲,资本市场如果是一个竞技场的话,那么周小川就是裁判长,中国证监会就是裁判委员会,而不再是或者误以为是哪支参赛队的领队、教练,甚至索性就是运动员。只有把自己从场上任何一方的利益代表者的定位中摘出来,中国证监会才能保证在大股东,尤其是国有股股东,和小股东,也就是中小投资者面前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做事才有可能公平,真正起到监管者的作用。

2002年12月5日,周小川在“中国·资本之年”国际论坛上作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的演讲,中心话题就是定位。

中国证监会的重新定位,意味着自我削权的开始。从历史的角度看,证监会的错位,一方面果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拥有的管头管脚、管生管死、管真管假、管人管事的权利过大有关,现在第一次提出解除管制这个概念,第一批取消的行政审批有32项,第二批的取消目录也正在研究。

周小川要削的权有三类。

一类是市场建设初期不得不行使的行政权力,其中不乏替市场各方主体代行的职能:二类是可以转交给自律组织行使的职能:三类是证监会用不好也用不到位的职能。

当然,周小川的重新定位,大背景还是中共十六大以后就要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从方方面面透露的信息看,为了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将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成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的将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并目前中央企业工委、经贸委和财政部的部分职能,实行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经营权层面上的人、财、物三位一体,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不同,这个新机构将独立在政府秩序之外,对国有资产进行独立的运营。这种“独立”,使得政府各行政部门,特别是一些产业主管部门可以真正行使管理的职能,有利于政府以立法者和裁判员的身份对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人进行公平和公共的监督。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如果真的以如此方式运作的话,那么中国证监会自然可望摆脱“同朝幕僚”的身份困惑,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管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才可能真正落实保护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诺言,“重中之重”才不会是永远用来教育投资者的标鉴。

资本市场和农贸市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改革开放之初的农贸市场都是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出人出钱找地盖房搞起来的,既出租摊位当地主收房租,又征收营业税这税那税维持市场秩序。没有他们就没有市场,这就是工商局的历史贡献,但是市场一旦真正建立起来之后,工商局又面临着“归位”的问题,如果不切断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钮带,他们就不可能公正地维护国家、商贩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执法力度就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是前些年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工商局和市场脱钩、把市场还给市场的原因。

中国的农贸市场比资本市场搞得早,相对成熟得也早,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悟性好,赶得快,不到10年就能走完农贸集市20年的历程,从这一点看,我们没有理由为此而担忧。

[2002-12-11 8:06:14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