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经济学家替谁说话——杂谈中国股市“千点论”之六
在线阅读 收藏

2001年注定是中国股市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厉以宁为首的五大学者联袂质疑吴敬琏,掀起了有关中国股市要不要挤泡沫的大辩论。

年末,北大和人大两所高校的学者又联合举办“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规范研讨会”,再次就中国股市要不要推倒重来而争论。

一头一尾,两场对阵,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在于,对阵双方都是学者,而且都是足以影响上层决策的有影响力的学者,所以表面上看,他们讨论的是学术问题,实质上争执的是政策导向。

不同点在于,年初的发难似有个人行为的迹象,而年末的组织却有单位的背景,而且是历来有点“文人相轻”的两大高校;年初的多方阵营有厉以宁打头,空方只有吴敬琏单兵一人,而阵尾的多方阵营则少了厉以宁,多了曹凤岐、刘纪鹏等更多的学者,空方也不示弱,除了吴敬琏,还有许小年加盟。

年初的质疑,五大学者搞的是“缺席审判”,年尾的研讨,尽管组织者邀请了吴敬琏、陈淮和许小年以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但是结果依然是唱“独角戏”,真正应验了一句老话,“道不同不相与谋”

而两场对阵从因果关系看,更是此一时,彼一时。

年初的大辩论并不因为五大学者人多势众而改变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后来指数从2240多点直下1514点的“硬着陆”,尽管从2月12日1961点的指数和11月30日的1747点相差好像不足10%,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实际承受的损失都在30%以上;而年尾的讨论则是建立在政府救市停止原因国有股减持方案执行的基础上的,偏偏这种暂停遭到了空方的责难。

庸俗一点,形象一点,年初多方溃败,年末空方失宠。胜败之间,中国股市市值蒸发近万亿,以后谁要再说经济学家只有文人之勇,书斋之气,首先就让他的资产领教领教缩水三成的厉害,看你还敢不敢说他们不是利益中人。

吴敬琏先生在年初遭到攻击的时候,水皮说他只是出气筒;吴先生在回答为什么他替中小投资者主张正义但是都令他们赔钱时用的是捷克人的名言,“你们要警惕啊,我是爱你们的”;经2001年股市震荡的水皮此时此刻心中的滋味真是五味俱全,甜酸苦辣什么都有。他尊敬所有为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和远期操心受累的学者,但是他真的感到资本市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执着于舆论的话语权。在这个利益,或者说财富,金钱再分配的场所,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比理论上的崇高更具实际意义。现实就是这样,你不代表大资本的利益就代表小资本的利益,如果你一方面以中小投资者保护神的面目出现,另一方面却又令他们断胳膊断腿,至少说明,或者你辞不达意,或者你不善此道。经济学家如果一定要说话的话,千万要想清楚了替谁说话,否则,不如三思而后行。

[2001-12-4 4:33:11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