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投资者替谁还债——杂谈中国股市“千点论”之七
在线阅读 收藏

离2001年划句号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折腾了一年多的郑百文终于迎来了重组的晨曦,郑百文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上市公司即将和中国股市永远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山东三联。

但是,郑百文这个称谓可以从中国股市消失,郑百文留给中国股市的刺激却是永久的,因为谁都明白,最后为郑百文还债的是包括山东三联和信达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还的是孽债。

这笔孽债是谁欠下的?

表面上看,罪魁祸首是郑百文的大股东,但是,郑百文如果当年拿不到上市额度,如果上市后又没有被人为的树为政治典型,那么以一家小小的百货用品批发站又何以能给我们这个市场造成将近20亿的债务,导致如此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

让一家本来就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包装欺诈上市圈钱对于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来讲,可能仅仅想扶贫帮穷而已,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资本市场有奇特的魔杖放大功能,让一批低能者或者是道德沦丧者掌握了这根魔杖,造成的危害就是灾难性的。

我们知道郑百文创造过和四川长虹、建设银行联盟的所谓“银、企、贸”三角铁关系,建行能为郑百文开出巨额兑汇票与郑百文上市公司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至今上市公司,只要不是ST或PT,银行贷款在许多地方不用担保,在银行眼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本身就是一种质押,当然更不用说在降得越来越低的再融资条件面前,他们圈钱变得多么的易如反掌,多么的得心应手,多么的心想事成,多么的不圈白不圈,糟塌起来又是多么的轻易、豪爽、放纵、无度,捅的娄子又是多么的一个赛一个。

“千点论”的鼓吹者看到了虚高的股价,但是是不是清楚造成这种中国特色泡沫的根本呢?如果清楚,他们是不是又看到这种泡沫正在一批即将在内地股市登陆的“海归股”身上泛起呢?在香港1个多港币发行的股票,跑回内地就要发4个多人民币,是有泡沫还是没泡沫,如果有泡沫是谁造成的?

水皮特别反感有些人对所谓“海归派”的攻击,也不认同所谓中国股市凭什么跌下来给外国人拣便宜的说法。中国股票的昂贵和泡沫并不在虚涨的价格上,而在于不三不四上市的公司本身的垃圾性质。谴责投资者投机和贪婪、无知是很轻松的,但是,如果回过头来看看这两年上市的公司质地,他们不这样,岂非连玩的人都没有了。

投资者在替人还债,还的都是从他们兜里掏出来的现金,相当一部分一出手就注定了被人马上从市场拿走再也不见踪影的募集资金。如果把上市的篱笆扎紧点,门槛抬高点,中国的股市哪来那么多的泡沫,何至于非要跌到1000点才完美?

[2001-12-6 4:09:13 水皮杂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