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通货紧缩背景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机。一方面,WTO所造成的制度改革冲击和结构调整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快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中国国内需求不振的情势下,必须保持年经济增长不低于7%的速度,这也给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出了新的课题。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长期任务,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所要解决的永远是中短期问题,正因为这一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才更具紧迫性。

本文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时的理论前提有以下几点:

(1)GDP年增长率多1个百分点少1个百分点至关重要;

(2)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奉行的以国债手段筹集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的所谓“积极财政政策”虽然仍在施行,但扩张余地已不大;

(3)中央银行以“稳健”名之的货币政策,必须取扩张姿态并以货币供给增长率为中介指标,才能在校正中国内需不振趋势方面有效发挥作用;

(4)决策层中存在的所谓以农民增收和城镇居民增收为刺激内需基本着眼点的主张,表明的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城镇居民靠提工资增加其收入幅度有限,支出刺激功能微弱;而农民增收只能靠增产,在现有的农村产品结构上,已存在大量过剩,增产并不能有效增收,二靠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则需花费较长时间,即使这样的做法成功了,最终也无助于我们讨论的如何扩张内需这个短期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的解决。

正因为以上几点理由,为取得超过7%的GDP年增长率,我们就必须诉诸于货币政策。并从货币政策的现状问题入手,探讨用扩张货币供给手段刺激生产性支出的有效途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