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交易的基础在于信用,因此,交易对手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对金融交易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很久以来,金融市场参与者所理解的风险主要还是金融工具或其组合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对于信用风险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这个原因,作为金融交易过程中最为古老、也最为基本的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技术和工具虽早已有之,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信用风险的交易范围主要局限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如贷款)和表外业务(如备用信用证)中,且商业银行一般是风险的接受者;第二,风险管理的手段简单、有限,且更多地依赖当事人的主观判断,比如,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强调的5C(品格、资本、偿付能力、抵押品、经济周期)标准;第三,由于前两个特点,传统的信用风险产品品种少,且难以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
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开始,由于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发生的全球经济、金融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不仅在银行体系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信用风险已经日益被银行体系以外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