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后记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减法
在线阅读 收藏

今天的我们,信息已经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电话、手机、呼机、PDA、传真机,我们的报纸、杂志、广告牌、电台、电视台,对了,还有网站和电子邮件,无时无刻不在吐出最新的信息。

惟其新,所以也就不可预测其重要程度,也就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担心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有这样一个关于电子邮件的笑话:你上网查看电子邮件,屏幕提示没有新邮件:于是,你再次上网检查新邮件;如果屏幕提示收到了新邮件,你也在读完之后再次上网,以检查更新的邮件,生怕在读邮件的过程中漏掉新的邮件。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一种焦虑之中。

仅在3年前,我们还在抱怨网上中文信息太少;而今天,我们已经快要被它们淹没。几年前笔者订阅的一份电子文摘,现在已经膨胀到了每天10多万字。据美国人统计,今天互联网上信息指数式地增长,产生出数以10亿计的网页信息,再加上数不胜数的传统媒介制造的信息,早就远远超过人们的消化能力。

我们在信息的大海中漂浮,信息已经快要将我们淹没。生活在这个新媒体传播空间里,如此的快速、如此的强大,我们还能掌握它的变化吗?

过去的10年之间,由于自动搜索技术的完善,百万个全球性的自动查询网站相继建立起来,使我们一下子拥有了无数个世界级“电子图书馆”。这些“电子图书馆”中存储的信息,动辄就是10亿、100亿个网页。信息在英文的原意中有“情报”的含义,我们的国家部委和各省地方政府,也都有一个叫做“信息中心”的机构。“信息”这个词,在网络到来之前,曾经是何其宝贵的资源、何其神圣的称谓!如今,信息俯拾即是,价格也极为低廉,而且取来的信息至少有99%要扔到垃圾堆中。

技术的革命与跨媒体平台的盛行,给已经拥有了多种媒体选择权的读者增加了不计其数的媒体选择,不论是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纸,都必须尽其所能地大声喊叫,以期在众多嘈杂声中脱颖而出。

当媒体的竞争趋向白热化时,我们不得不竭尽所能让我们的声音被人听到。我们放大音量,表现亮丽的色彩,作诱人的展示,说惊人的话语。

在信息开始丰富的时候,信息量的增加已经不是首要的问题,首要问题是减少信息!

未来最成功的媒体不是制作更多的信息,而是帮助读者减少信息。

工业时代做的是信息加法,信息量最大的电视最终发展成为工业时代的媒体之王;信息时代做的是信息减法,汇聚了机器智能、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载体与处理工具,正在帮助人们最快速获得精确的信息。

然而仅提供载体和工具又是远远不够的。未来掌握新媒体的人,谁也说不准究竟来自何方。是Yahoo!的杨致远、微软的盖茨,是麦特·德拉吉、小苏兹伯格,还是美国在线的凯斯、新闻集团的默多克?是《纽约时报》、新华社,还是宽频交互电视、新浪网?他们都已看到了未来,正在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新媒体革命使跨文化传播突破了时空间隔,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信息成为可能,大众传媒“信息过滤器”的社会职能也将弱化甚至消失。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

近10年来,世界主要的新闻媒体,不管原先是印刷媒体,还是视听媒体,如今都纷纷在电脑空间和国际互联网上发展自己的“新天地”。为了在同新兴媒介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旧媒介不得不适当地变化自己的媒介形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它们或扬长避短,针对新媒介的劣势发挥自身的优势;或移花接木,吸收新媒介的某些长处,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这些转移与变化是浅层的,其潜藏的语义是争夺人类社会的新时代——信息时代的话语权。

在以大批量生产、以资本的利益最大化为表征的工业时代里,媒体的价值在于将少数人的意志广播给大众。在这里,少数的社会精英是传播中的绝对主体,普通的老百姓是传播中的绝对客体,报纸、广播、电视,完成的都是一对多、少数对多数的单向信息传播过程。这个传播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的统治主体向社会的被统治主体施行其权力的行为体系的一部分。

掌握了工业时代的媒体——传统媒体,就掌握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所谓“语言的暴力”和“暴力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统治主体与媒体之间的二元关系。

信息时代,社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与信息技术进步的关系,很难说谁是因,谁是果。权力转移与信息技术进步,相互交织着,相互推动着,催生出信息时代的种种变革。

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改变了近代欧洲的历史发展轨迹,在这场革命的背后,有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发明运用。正是因为有了快捷、便宜的纸张印刷,才有可能做到人手一册圣经,所谓的“因信获救”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之于人类,其意义之大,又岂是区区印刷术可以相比?

在信息社会中,由于技术的进步,统治主体与被统治客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将不可分辨。正因为界限不可分辨,所以也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话语权主体或一个完整的话语权客体。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存在无数多个主体和客体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单一媒体话语权力因此而发生转移,转移到一个新的主体——跨媒体平台上。这个新主体打破了原来的时空界限,它的构成是复杂的、多维的、无所不在的。它将把社会的一切都包容进去,尽管今天它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在它的解析维度中,已经为所有的一切预设了一个体现平等的思维空间。

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就是“一切权力归于人民”。在信息时代,没有必然的信息传播施加者与接受者,每个人、每一个信息细胞,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信息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也必将是所有媒体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资深传媒评论人孙坚华先生的大力支持,他无私地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和深度分析文章,作者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行文中也有不少观点和资料及案例直接来源于互联网,凡无法明确注明出处的一并对原作者表示感谢。本书的写作初衷也在于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正在发展着的传媒变革的关注与思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