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过一连串的经济体制改革,内地在经济改革的努力尚未停歇,在过去改革的20多年间,获得了一些经济成就,但也面临了许多挑战。为何内地经济改革2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尽如意?一般共同的看法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跳脱了产权制度问题的探讨,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激励机制不强、约束机制不硬等问题未见根本解决,致企业活力仍然不足;企业行为难以规范,种种改革措施难以完全奏效,致企业经营效率很差。从深层进一步探讨,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健全,无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能真正实现两权分离,是内地国有企业改革无法成功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方向,势必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转变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将以放权让利为主的政策转变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以能达成发展生产力,巩固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渡,通常可以选择经由私有化或者是市场化的过程来达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及俄罗斯等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即已积极地采取激进路线,推动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内地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却采行渐进式的市场化路线,从简到易,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外扶持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对计划经济核心的国有经济进行放权让利,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
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治理,所有制结构,劳动市场
王凤生: 1950年生于台湾省高雄县,美国普渡大学经济学博士(1980年),曾任教于美国莱特州大、克莱门森大学、密西西比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印第安那州大学,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990~1991年应邀赴南非国立金山大学担任Gencor经济学讲座教授,于1991年应台湾国科会之聘返台,担任中山大学(高雄)财务管理学系客座研究教授,现为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及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并担任“行政院”劳委会咨询委员、华亚经济管理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中华亚太经济与管理学会秘书长、亚太经济管理评论主编。 专著有《Essays on Trade,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olicy》(1992年)、《种族冲突中南非的政经变局》(1994年)、《我选择故我在》(1997年)、《知识经济时代——问诊政府与企业经营》(2000年)。另有学术论文,英文部分40余篇发表于省内外学术期刊,包括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Public Finance、National Tax Journal、Public Finance Quarterly、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Academia Economic Papers等;中文部分30余篇发表于《中山管理评论》、《亚太经济管理评论》、《劳工安全卫生研究季刊》、《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学刊》、《寿险季刊》、《保险专刊》、《中山社会科学季刊》、《问题与研究月刊》等。时事评论则散见各大报章杂志。